北極正在燒》一:冰層危機
人 類印象中的北極,是一片白雪藹藹的冰封世界。除了氣候極端惡劣不適合人類居住之外,北極其實是許多生物的家。而在冰層底下的海床裡,更蘊藏著豐富的天然資 源。當人類踏上這塊由冰雪所構成的大地時,幸運的話,還可以看到北極熊徜徉其間、炫目神秘的北極光,或者壯觀的冰層崩塌等畫面,而這也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 禮物。然而,這份禮物隨著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地球暖化情況日趨嚴重造成北極的冰層大量融解,今年夏天更有可能完全消失。地球暖化發生的主要原因至今科學界 仍未有定論,但二氧化碳排放造成溫室效應的理論則普遍為科學界所接受。當二十年前暖化論提出時,誰也沒有想到二十年後會造成如此重大的影響。冰層融解的前奏
早 在二十年前,美國太空總署的氣候學家James Hensen博士便已在一場國會的聽證會上,向美國政府以及大眾首次提出全球暖化的議題,警告世人即將面臨暖化所帶來的一連串氣候改變。然而八零年代全球 經濟欣欣向榮,工商業繁盛,沒有太多的人關注這個議題。二十年來,我們已經目睹許多可能是因為暖化所引發的環境改變:全球氣溫升高、威力不斷增強的超級熱 帶風暴、臭氧層破洞、動植物的異常行為以及最近為大家所強烈關注的北極冰層融解。儘管目前仍有部分學者、個人或團體對溫室氣體所造成的溫室效應表示質疑甚 至嗤之以鼻,但James Hansen將所謂的暖化議題從研究室拿出來展現在所有世人眼前,也使得全球暖化成為目前地球最重要,也是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尤其近年來北極冰層大量 融化,面積日益縮小,引起環境保護、物種危機甚至資源爭奪等爭議,使得問題更形複雜。
危險邊緣
那 麼暖化問題要如何減緩?「使用諸如煤炭之類的化石燃料,是造成溫室氣體導致溫室效應的主因。」James Hansen說,大氣內的二氧化碳含量需回到百萬分之350的水準。但大氣內的二氧化碳含量目前仍是節節升高,不見任何減緩。James Hansen告訴國會,長久以來全球存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 GHG)已經超過危險等級,需要回到1988年的水準才行。James Hansen表示,地球的大氣層會在沒有諸如大滅絕、生態系統崩潰以及戲劇性的海平面上升等環境遽變之下,保留所有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超過二十年。巧合的 是,當1988年James Hansen在美國國會提出地球暖化的言論時,當年的美國首府華盛頓正遭受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熱浪來襲。自當年開始,氣溫一年比一年節節升高。而節節上升的 溫度,也導致北極的冰層不斷融化,一發不可收拾。有科學家預言,北極的冰層將有可能在今年夏天完全消失。
「如果我們沒有採取更不一樣的方 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慘了。」James Hansen對媒體表示。世界上的主要工業國,特別是美國對於二氧化碳排放始終未能有效管制,最明顯的結果便是地球的反撲。北極的冰層有可能會在這樣的狀 況下完全融化消失嗎?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北極的哀鳴
由於世界上的各主要工業國至今仍無法有效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特別是排放大戶的美國從未在這個議題努力過,於是節節升高的氣溫,使得北極冰層融化的情況日趨嚴重。
根 據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NSIDC )的資料顯示,北極的冰層覆蓋面積已經在2007年夏季達到歷史新低點(420萬平方公里公里,1980年為780萬平方公里)。雖然今年年初北極的冰層 覆蓋面積較2007年同期大,但六月份的時候融冰的面積卻已創下歷史紀錄。科學家表示,北極的冰層有很大的機率會在今年九月份的時候完全融解,而這將是人 類有史以來所僅見。
儘管北極的冰層是否會真的在九月時完全溶解仍是未定之數,但北極的生物以及環境卻不能等待。由於目前北極地區的冰層大 多是冬季所形成的一年新冰(指前一年冬季才形成的冰),厚度也相當薄,因此很容易融化。在全球暖化情況加劇,氣溫不斷升高的狀況下,北極的冰層融化狀況將 越來越嚴重。因為白色的冰雪對陽光的反照率(albedo)較深色的海水為高,所以一旦冰層融化使得海水露出,海水將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能量造成溫度上 升,使得更多的冰層融化,於是便形成所謂的正反饋效應(positive feedback process)。北極的冰層融化造成正反饋,同時也會連帶影響附近的格陵蘭島,造成格陵蘭島的陸冰融化。根據計算,一旦格陵蘭島的陸冰全部融化,將會使 得全球的海平面上升至少七公尺之多,雖然這樣的狀況目前應該不會發生。這樣的研究也顯示出永凍帶(permafrost)一旦也開始發生暖化溶解現象,所 造成的影響恐怕將不亞於北極的冰層完全融化。
北極冰層融解遠超過預期
由於北極冰層融化的速度已經 遠遠超過科學家先前的預測,數年前原本估計大約在2100至2050才有可能發生的北極夏季無冰狀態,將可能提前在2030年發生。但去年也有另外一隻團 隊的研究顯示,北極的夏季無冰狀態將甚至可能提前至2013年發生。北極的海冰不斷融化,原本的海岸線也不斷撤退至內陸。今年的狀況可能要讓許多科學家除 了跌破許多眼鏡之外,更加憂心於未來的發展。「這只是北極海冰層完全消失的另一個指標。但發生的如此快速」,「連我都感到相當震驚。」NSIDC的科學家 Serreze說。
冰層將無法回到以往規模
「轉戾點正在我們眼前發生」。NASA的氣候專家,同 時也是第一位提出暖化現象的James Hansen在美國國會的一場午餐會報開始前表示。「北極現在所發生的事情正是第一個轉戾點」,而北極冰層的融化現象正應驗先前科學家們對地球暖化之後, 所可能發生的氣候現象的看法。James Hansen所述有關五到十年內,北極將會在夏季無冰的說法也開始獲得其他科學家的迴響。雖然Serreze認為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僅僅只是讓地球可以稍 微冷卻下來,但他也承認「我們現在無法阻止這個現象的發生」。同時,北極的冰層一旦融化,將再也無法回到幾十年前的規模。「早個幾年,我壓根沒有想過北極 冰層會在今年夏天完全溶化的問題。」Serreze表示。
雖然北極的海冰短暫消失並不會有立即的影響發生,但是一些明顯可見的改變正悄悄來臨。其中之一便是北極的物種開始面對生存危機,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北極熊。究竟北極的海冰如何影響北極熊的生存,我們將在下周繼續為您探討。
註:albedo,反照率 指太陽輻射被物體表面所反射量與其入射量之比率。0為完全吸收光,1則為完全反射光。
北極正在燒》二:物種危機
危機中的北極熊
在北極一片雪白,乍看似乎了無生機的冰層上,其實蘊藏著豐富的生命。
冰 層是在北極安身立命的各種生物所依賴的重要生活支柱。其中,北極熊是最為人所知的北極生物。北極熊在北極的冰層不斷消融後退之下,成了首當其衝的犧牲者。 北極熊的主食為環海豹,在靈敏的嗅覺之下,北極熊可以嗅出幾公里外的海豹氣味並跟蹤獵物。等到海豹從冰層所挖出的呼吸洞浮上水面呼吸時,北極熊再利用龐大 身軀以及無窮力量的優勢,一舉擊殺海豹並將之拖出冰層。近來海冰因地球暖化而大量融解,北極熊便得被迫不斷朝內陸撤退,不但食物來源將成為問題,同時因海 冰融化被迫游泳轉移棲地導致溺斃的事件也開始增多。
亡羊補牢—美國的作為
根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共 有大約有兩萬多隻北極熊,大多數都棲息在北極圈內。由於北極熊的處境堪虞,環保團體開始大聲疾呼將北極熊納入瀕危動物列入保護。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資料顯示,如果全球暖化的情況無法獲得改善導致海冰持續融化,到了2050年,全世界北極熊的數量將可能僅剩下三分之一,而這個數據很有 可能還會向下修正。雖然美國在今年五月,已依照《瀕臨絕種動物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的規定「勉為其難」地將北極熊納入瀕臨絕種動物,但僅僅只是法律的約束並不會改變氣候暖化導致北極熊面臨危機的現況。
同時,現任 的布希政府與在北極附近鑽探石油的業者沆瀣一氣,在利益的考量下是否真會擔起保護北極熊的任務而捨棄龐大利益,實在令人懷疑。事實上,在北極熊列入瀕危動 物名單之後,美國內政部隨即宣布在確認北極熊在受到保護之際,「相關措施不會被濫用做為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動作之明顯也不得不讓外界解讀為美國並無意 就暖化問題上做出任何影響其自身工商業的舉動。境內也有許多北極熊棲息的加拿大,則表明不會加入保護的立場,令許多動保人士為之氣結。
暖化與政治現實
美 國在保護北極熊上令人費解的舉動只是凸顯出其國內對於暖化議題的分歧與矛盾。儘管James Hansen(現任高達太空科學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of Space Science的執行長同時也是美國太空總署的氣候學家,被尊為地球暖化科學的「教父」)二十年來大聲疾呼,但美國政界對於暖化的看法至今仍然紛歧,而共 和黨所選出的總統布希更是因強悍地拒絕任何有關二氧化碳排放限制的規章而惡名昭彰。
如同長久以來對全球暖化議題抱持懷疑態度的奧克拉荷馬 州參議員James Inhofe,在他的聲明中所引述的民意調查所言:「自八零年代以來,James Hansen、前副總統Al Gore以及媒體便不斷地吹噓並誇大人類活動所導致的氣候災難。但美國人可不吃這套。」而其他議員們的看法則有所不同:「James Hansen博士的看法是對的。」、「二十年之後我們得承認,他是位氣候先知。」美國政界對於暖化議題的態度由此可見。
除了因德國的動物 明星「努特」而獲得世人喜愛與重視的北極熊外,北極還有許多生物棲息其間,但他們所受到的關愛卻不遠如北極熊。研究顯示,因為目前許多北極的哺乳類動物類 相關統計資料過於老舊,所以實際上的數字將有可能比帳面更低。在暖化現象不斷加劇的北極,海冰的融化已將當地的生態與物種帶向空前的危機。
雖 然北極在暖化的影響之下導致海冰大量融化的範圍不斷擴大,進而直接影響當地生物的生存,但看在世界強權眼裡這一切卻都不是問題。北極的海冰一但完全融解, 屆時人類將可任意進出北極。同時北極蘊藏龐大的原油與天然氣資源,以及重要的戰略與航運地位將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殖民地。究竟有哪些國家將會不顧大自然 的反撲與北極的未來,意圖染指這塊人類最後的淨土,下週我們將為您仔細分析。
更多北極物種危機相關照片,請點大圖看更多:
北極正在燒》三:資源爭奪戰
狼煙漸起
「就 北極冰層融化的現象而言,畢竟還是有些正面的事情。」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的科學家Serreze目前是如此認為。「比方西北航道的開通可以讓來往北大西 洋和北極的船隻,不必再遠遠繞過巴拿馬運河跟開普敦角,進而省下可觀的時間與燃料成本。」當然,除此之外在北極海底下也蘊藏著豐富的原油。「這實在是有點 諷刺。但至少從此北極海更為開放,進出北極海也更為便利。」Serreze説。當然,身為科學家的Serreze可能忽略了國際政治的現實與殘酷,或者是 苦中作樂自我解嘲。
冰融資源現
北極的冰層將有可能在今年夏末完全溶化,隨之而來的問題將使全球暖化與國家經濟利益之間相糾葛的問題更形複雜。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北極的海面下蘊藏著龐大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其數量有可能將近目前全世界的四分之一。
此 外,若冰層完全溶化,以往只有夏季可以勉強通行的「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將完全開通,始得原本需耗費極大時間和金錢的北大西洋與北極之間的航運將可省下龐大成本,同時位居此一交通要道的國家也將因此受益。環繞 在北極的五個國家長年以來對北極的調查與研究自然很清楚這一點,在北極的冰層日漸消退之下,莫不摩拳擦掌準備積極進取,或者,強取豪奪此地區的龐大資源。
2007年7月,在北極海冰融化範圍創下紀錄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丁批准一群俄國探險家前往該國所號稱的北極領地「探險」,並於海底插上一 根以鈦合金製成的俄國國旗以宣示其所謂的主權,引爆北極主權的敏感問題與矛盾。雖然事後美國與加拿大提出抗議,並嘲諷俄國的行為「無法律上的意義」,但一 場北極資源爭奪戰似乎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趨勢。
北極五國
在冷戰系列電影中,北極的冰層下成了美蘇 兩大強權的戰略要地。因為有厚厚的冰層阻擋,所以兩國的戰略核子潛艇很難被衛星所偵測出來。一旦兩國開戰,從北極所發射的核子彈將可在最快的速度內到達兩 國的主要都市。因此,極地冰層之下的政治與軍事角力,一度成了好萊塢的熱門題材。
目前北極並不屬於任何國家。而在北極並未出現大規模融冰 的狀況時,各國僅是在檯面下各自利用北極的資源,除了偶爾的零星主權爭議外,倒也無太大的事端。二十世紀以來各國對北極主權的主張,最早是1925年的加 拿大,隨後的蘇聯以及挪威美國雖然也有類似的聲明,但基本上並未有太多的積極作為。然而北極一旦出現暖化並開始大規模融冰,其隱藏在冰層下的豐富天然資源 與戰略地位,便使得圍繞在北極周邊的五國無法坐視不管。
爭端不斷
首先發難的是丹麥。丹麥因其領地格陵蘭位於北極圈內,其海岸線距離北極也最近,因此在1916年以及1933年分別獲得美國與國際法庭承認其對格陵蘭的主權後,正式取得進入北極資源俱樂部的門票。
雖 然格陵蘭距離北極最近,但關鍵還是在於Lomonosov海脊。2005年丹麥宣稱:格陵蘭島與北極之間是由 Lomonosov海脊所連接。當然,丹麥並不會對一條海脊有所興趣,此一聲明的意義在於,如果格陵蘭真的以Lomonosov海脊與北極連結,那麼丹麥 將可已把領海管轄權延伸自北極,理所當然地擁有北極的天然資源使用權。其後丹麥更進行了一系列的北極研究與探測計畫,使得最早提出提出擁有北極主權的加拿 大自是按耐不住。
漢斯島爭議
早在數年前,加拿大與丹麥便因兩國之間的漢斯島(Hans Island)的主權問題而發生齟齬。漢斯島位於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北大西洋端的入口,其位置剛好位於格陵蘭與加拿大Ellesmere島的中間,其戰略位置不言可喻。
雖 然1974年兩國曾經對該島的主權進行協商並簽訂條約,但丹麥數次前往該島插上國旗的行為已讓加拿大開始警覺被動無法解決問題。於是加拿大也宣佈將建造八 艘艦艇投入北極海域的巡邏,強勢宣示對該區的主權,並將於Resolute Bay建造一座陸軍的訓練中心,以及重新啟用位於Nanisivik原本用於採礦的一座深水港。對北極的主權「不使用即失去」,這是加拿大的所謂第一原 則。
難以遮掩的野心
2007年7月,趁著北極海冰已經融化大半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丁批准一項名為 「Arktika 2007」的北極探險活動。該探險隊由六人所組成,計畫中將前往北極點的海底取得海水以及土壤樣本以供科學研究分析之用,但最重大的舉動則是在海床上插上 俄羅斯國旗。俄羅斯當然不會只是做做科學研究。早於此項計畫之前,俄國便宣稱北極是俄國所屬大陸架以及西伯利亞的延展,所以主權理應屬於俄國,並向聯合國 提出仲裁。俄羅斯更進一步宣稱將盡其所能維護該國在北極的「戰略、經濟、科學與國防利益」。
相較於丹麥、加拿大與俄羅斯的動作頻頻,挪威 與美國相對就顯得「低調」許多。挪威僅於2006年向聯合國提出該國兩百海里經濟海域內位於東北大西洋與北極圈內的爭議提出仲裁。至於美國,雖然檯面上在 2007年就俄羅斯插旗一事提出抗議,看似無為而治,但事實上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便已積極在北極周邊部署軍事力量,美國不會任由北極落入他人口袋。
2008 年5月,由於北極周圍五國對於北極主權的爭議以及其他問題,丹麥邀請北極五國的外交部長及相關官員於格陵蘭的Ilulissat召開「北極海洋會議」,就 北極海本身的問題以及氣候變化等相關議題提出「討論」。這個動作也被外界視為北極主權的分贓會議。會後五國發表《Ilulissat宣言》,宣言中明白宣 示「任何政權不得管理北極」。但這個宣言會不會如同丹麥與加拿大對於漢斯島的爭議所簽署的合約般無實際意義,尚待時間來驗證。
飲鴆止渴
在 抗議聲中落幕的八大工業國高峰會,一如預料並未在暖化的議題上獲得令人振奮的成就。唯一稍有建樹的,可能是每年的植樹秀(各領袖們真的種了一些樹,雖然沒 有人知道這些樹未來的命運會是如何),還有在2050年之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半水準的決議。諷刺的是,雖然各國各懷鬼胎心中各有盤算,但在環保議題 上一向強悍不讓步的美國總統布希,最終還是同意這項決議,只是這樣的好景維持不了多久。布希一回國,儘管聯邦最高法院去年4月2日便已裁決溫室效應氣體 (GHG)為空氣污染物,政府應加以管制,但美國環保署硬是在白宮堅持下推翻其之前所做的決議,拒絕限制美國境內二氧化碳的排放。
五月 份,在美國內政部宣佈將北極熊按照《瀕臨絕種動物法》(Endangered Species Act)列入瀕危動物之際,同時也要求不得以此案限制任何二氧化碳的排放。布希甚至在近日不顧民主黨反對堅持重新開放美國近海的油井鑽探,並將減碳的問題 丟給未來的新政府。假使北極的豐富原油開始生產,姑且不論鑽探過程當中所引起的北極環境與生態的破壞,使用這些原油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將使得目前的暖化問題 火上加油。北極的冰層未來是否存在,恐怕沒有任何人敢打包票。而在北極所面臨的嚴重危機之下,各國仍然將利益視為最高原則,視氣候問題為糞土。即使取得龐 大的原油資源與商業利益,但這無異是飲鴆止渴,而且是強國消費,全世界買單的魔鬼交易。
強權的態度
為 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James Hansen認為美國境內那些無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煤炭火力發電廠,應該在2025年之後停止運作;2030年之後,世界上其他的火力發電廠也應該要淘 汰。James Hansen認為現階段所謂的碳擷取與封存技術(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仍在研發當中,對發電廠而言也不是個省錢的方法。顯然,James Hansen的作法比美國政府更為積極與激進,在利益團體的眼中自然也不是一位受歡迎的人物。
Frank Maisano是美國境內的某些利益團體,包括許多正計畫興建煤炭火力發電廠的單位的發言人。在有關煤炭火力發電廠的議題上,他認為:雖然James Hansen以一位科學家的身分展現他的先見之明,但他「停止任何的溝通只是將問題過度單純化」。Frank Maisano也認為,這顯示James Hansen已經逾越了他的專業。
美國身為世界工業國的龍頭,同時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名列前矛,但在二氧化碳的排放問題上始終沒有給世界一個滿意的答案。從退出京都議定書,到這個月G8的勉強答應管制二氧化碳排放,美國的表現可謂完全不及格。
不可預測的未來
隨 著提出暖化議題二十週年,James Hansen在美國能源依賴與全球暖化特別委員會上再次出席作證。會議當中James Hansen被眾人尊為先知,來自科羅拉多州的參議員Tim Wirth更稱許James Hansen為英雄─Tim Wirth也正是二十年前主持James Hansen全球暖化聽證會的主席。儘管「暖化科學教父」、「先知」的頭銜加諸其身,二十年來James Hansen始終為全球暖化問題尋找出路,並積極參與相關的活動。
然而世界各強權間政治與利益的複雜糾葛,以及利益與壓力團體的掣肘等 等,使得北極冰層融解與暖化的問題始終無解。雖然2008年北海道八大工業國高峰會議的主軸是環保,然而來自政治面的努力始終跟不上暖化的腳步。其他的國 際組織也無法就暖化問題上做出有效的因應。隨著北極的冰層面積越來越小,問題也一天一天嚴重。
當記者詢問James Hansen人類是否還有機會處理暖化所帶來的各種氣候災難時,他的解答是:我們還有時間,但已經不多了。
北極或者地球,還會有時間等待嗎?
-全系列完-
想要看更多各國的野心,請點大圖進入圖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